“我的命,是你们救回来的!”
“书记,
这是我们小区的两件真人真事。
病人家属写了两封感谢信,
想把亲身经历和
感受到的温暖和爱心,
让更多人知道。”
最近,南京西路街道古柏居民区先后收到了两封感谢信,分别来自社区两位7旬孤残老人的家属。家属在信中回忆了当时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,并逐一写下了每一位伸出援助之手的好心人名字,其中有街道工作人员、居委干部、社区党员、社区志愿者……
他们说,“疫情无情人有情,远亲不如金相邻”,感恩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刻,一场一场“爱心接力”,给了亲人不在身边的孤残老人们莫大的支援和帮助。
“我的命,是你们救回来的!”
这是一个个无缝衔接、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环节……”
看着身边正在慢慢恢复的哥哥,
荆老伯的妹妹感慨万千,
写下了这封感谢信。
72岁的孤残老人荆老伯住在古柏小区,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街道、居委的照料。在疫情期间,该楼的楼组长和左邻右舍更是时时刻刻关心着他。
书记,你赶紧来一下,荆老摔了一跤,有点不对劲。”
4月17日早晨7点,小区党支部书记贺信生接到楼组长电话,得知荆老身体状况出现异常、步履不稳,立即与同事赶到老人家探望询问。
当时,给老人检查了摔倒的部位,测体温也没发烧,只是感觉对话稍显迟钝。”
待情况稍稍稳定,贺信生嘱咐了楼组长继续观察后,急匆匆地赶去社区处理其他事宜。
没想到,刚离开没一会,电话又来了:
书记,荆老又摔倒了!”
这下,贺信生意识到老人的情况不对。于是,居委干部立刻为老人做了抗原检测,决定马上送医院急诊。情况紧急,救护车一时赶不到,此时,小区志愿者陈秋林当即驾驶私家车,和居委会副主任王琥一起,陪同老人前往静安区中心医院。
医院诊断后,荆老伯的身体果然出了问题——脑内有血块,要继续转院手术治疗。由于封控期间老人家属一时来不了,无法办理转院手续,只能暂且回家吃药等待家属的到来。期间,居委会一边安排邻居守在老人家中连夜陪护,一边积极联系老人亲属,即荆老的妹妹所在的居委会。
次日,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真和外区居委会的协调下,荆老伯的妹妹顺利赶到了社区,再次由志愿者驾驶私家车,将老人及时送进华山医院。下午,老人被推进了手术室,抢救一直进行到晚上10时,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手术终于顺利完成。
此刻,在病房守候的荆老伯妹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,关心手术进展的居委干部们也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。
4月26日,看到居委干部上门探望慰问,荆老伯激动地表示,自己恢复得很好。
非常感谢,没有你们每一个环节的及时帮助,我也不可能那么快好起来。我这条命,是你们社区工作者和医院的医生捡回来的!”
“就医路上,感谢有你们的陪伴”
当我们家属正在焦急万分、一筹莫展的情况下,是街道领导、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,给予我们极大的关心帮助。街道及居委多次给我们开通就医绿色通道,及时为病人安排核酸检测,并安排专车接送病人,为我们能够顺利就诊提供方便。这一切使我们感动万分。”
5月13日,居住在富民路上的钱老伯家属,在感谢信上这样写道。
今年72岁的钱老伯,患有小儿麻痹症及双目失明,是名重度残疾的独居老人。平时生活起居及日常生活均由街道委派的阿姨照顾料理。今年3月下旬开始,钱老因患淋巴肿瘤疼痛难熬,急需要去专科医院确诊治疗。为此前后预约了五次,均由于疫情原因被医院取消。家属也无法出小区陪同去医院就诊,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。
老人当时嘴里有肿瘤,连带着颈部、头部一起痛,痛得整夜无法睡觉。”
在老人和家属焦急万分、一筹莫展的情况下,街道和居委会也急在心里,想方设法提供帮助、找寻渠道。在叫不到车的情况下,贺信生让老人坐在轮椅上,他在后边推着,一路走去汾阳路五官科医院。考虑到老人身体不便,贺信生还全程陪同就诊,挂号、拍CT、验血、拿报告……一次就诊过程,基本上就要3到4个多小时。
同时,老人的病情也牵动着社区志愿者的心,大家都用行动关怀着老人,传递着温暖的“邻里情”。
感谢居委干部为我们多次外出就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精心的安排;感谢小区党支部书记贺信生在叫不到车的情况下,自己推着轮椅陪同病人多次就诊;感谢志愿者陈秋林主动热心开着私家车,多次接送病人就诊;感谢志愿者的关爱和美食;感谢更多小区无名的好心人送来的点心和水果……”
钱老伯家属说,他要将社区的好心人,以及点点滴滴的爱与温暖,都逐一写下来,这是一种记录,也是老人面对后续治疗的勇气和信念来源。
一字一句,诉说无尽的感激。一行一善,牵动生命的重量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“疫”中,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用无私的爱心和无悔的坚守,筑起了疫情防控安全线,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孤残老人筑起起“安乐窝”。
记者:彭旭卉
编辑:叶苹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
可能你还想看